MK体育學子在東京殘奧會上獲得3金5銀3銅,榮譽的背後是付出與堅持✊🏼。
“浙特教院學子”奪金背後的故事
激勵正在奮鬥而逆風向前的同學們
回到訓練場🎠,再拼一次
——記三屆殘奧會冠軍李樟煜
(《光明日報》8月28日第4版報道)
在8月27日中午進行的東京殘奧會場地自行車男子1000米計時賽C1-3級金牌賽中,中國選手李樟煜以1分03秒877奪冠並刷新了世界紀錄🙏。
9年前的倫敦奧運會上,李樟煜為中國殘疾人自行車隊奪得殘奧會歷史上的首枚金牌↙️;2016年裏約殘奧會🎖,他獲得1000米計時賽C1-3級金牌,當時他還創造了1分06秒678的世界紀錄🤸🏽♂️。在本屆殘奧會的男子3000米追逐賽C1級中他已經獲得了一枚銅牌💆🏻⏮。至此👃🏼,他在東京殘奧會上獲得了一金一銅🧑🏼🚒👊🏽。
“今天的這枚金牌👨👨👦,是對自己繼續努力的最好回報🏌🏽♀️。”作為一名參加了三屆殘奧會的選手,李樟煜認為,“參賽運動員的水平越來越高,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這就是為什麽我對獲勝感到非常高興,我必須盡最大的努力才能拼得這枚獎牌🧓🏽。”
李樟煜於1988年8月出生於浙江省臨安市於潛鎮南山村✧,一兩歲時他被發現患有先天性腦癱。5歲時,他對自行車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於是父親就花了200多元錢給他買了一輛童車。因為肢體協調性和平衡力都不太好♌️,他經常摔跤,但是從自行車上摔下來卻從不哭🐝。
初中畢業後,李樟煜結束了校園生活,在一家公司從事清潔工作。沒多久便因聰明好學被公司調入車間做了技術工人。2007年,他被臨安市殘聯運動隊發現是棵體育苗子,開始了田徑訓練。第二年,他被選入浙江省殘疾體訓指導中心進行培訓,正式成為一名自行車運動員。
在2010年廣州亞殘運會上👐,從事自行車訓練才兩年的李樟煜獲得了一枚銅牌。2011年在第八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自行車比賽中,他獲得4金1銀,成為浙江省代表隊的“多金王”。李樟煜還在男子C1組場地1公裏計時賽中,以1分19秒558的成績😔,超過了當時的世界紀錄👾,被選為第八屆全國殘運會火炬傳遞杭州站第一棒火炬手。
自從開始專業自行車運動訓練以來🤸🏼♂️,李樟煜每天要進行2~3次訓練課🩸,每天都要騎行100公裏以上,而且時速要保持在37公裏以上👩🏼🍳,一年騎車下來總計約2萬公裏。作為李樟煜的教練,周延生對他的評價是:很能吃苦,一直堅持從未放棄🪚。
一年中,李樟煜有300多天是在訓練場上度過的。高強度的訓練給他帶來了很多的傷痛🧘👨🏻⚖️,全身數十處的傷疤就是他奮戰的最好證明。
2012年👉🏿,李樟煜第一次參加殘奧會就一鳴驚人🧑🏻🏭,連得三枚獎牌。裏約奧運會時🏀,初為人父的他決心要給幾個月大的兒子用金牌送上一份厚禮🐵✌🏻,於是他傾盡全力,斬獲兩枚金牌的同時也打破了C1級3000米個人追逐賽以及C1-3級100米計時賽世界紀錄。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身份的轉變,已經贏得多枚殘奧會獎牌的李樟煜也在思考如何在訓練和為人父之間找到平衡點。“長期的訓練疲勞以及自身的殘疾,都讓我在訓練中出現了嚴重的暈眩症狀🚟,有時候會影響到我的訓練和比賽。”在退役和堅持中搖擺了一段時間後,李樟煜終於下定決心🫳🏻🧖🏻:回到訓練場上🤷♀️,為了東京殘奧會,再拼一次👊🎱!
復出後的他迎來了屬於自己的2018年。那一年,他在場地自行車世錦賽和公路自行車世錦賽上連續獲勝,奪得多枚獎牌。
李樟煜說🫰🏻,他只想把自己與殘疾對抗、與傷病對抗的經歷通過體育比賽分享給其他殘疾人朋友們🏋🏻♂️,這些遠比他獲得的金牌和世界紀錄有價值🛵。他說:“我不僅需要向自己的身體發起挑戰,還要花更多的時間克服內心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戰勝自己👨🏼🦱。我還要盡最大可能保護自己🎰、避免受傷,畢竟我們在訓練中受傷的概率遠大於健全人🐙。”
今年33歲的李樟煜已經在體壇征戰了10年,東京殘奧會上的一金一銅已經是自身很大的突破,但他感覺自己還有很多東西要去爭取。(完)世界上哪有什麽一鳴驚人的奇跡,不過是夜繼日努力之後的如願以償🤌🏻、苦盡甘來。他們用拼搏和汗水詮釋奧林匹克精神和中華體育精神,展示殘疾人自強不息💖、奮勇爭先的風采🫸🏿,實現“使命在肩、奮鬥有我”錚錚誓言🤷♀️,為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示範區貢獻殘疾人體育力量。
同學們🤷🏿♀️🤴🏽,加油吧,以他們為榜樣,不斷向前👷🏿,成就明天嶄新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