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2日,我校800余名師生冒著寒風大雨分批次赴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開展了一堂以參觀“浙裏不止小康——八個‘窗口’看精彩浙江”特展為主要形式的實踐課程。盡管天氣寒冷,路途遙遠,但卻阻擋不了MK師生的參與熱情。師生們通過展覽中的人文優勢🚽、民營經濟、科技創新🚢、生態建設、山海協作💾、長三角一體化⛹🏿♂️、城鄉協調✈️🚵🏼、社會治理等八個“窗口”,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了奮進高水平全面小康路上的浙江故事。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浙江小康之路發展的重要歷史和意義,帶隊的思政教師用手語為聽障學生做生動的內容講解。“與同齡段的健全學生相比,我們聾啞學生的理解能力稍弱✥,這就需要我們老師通過更加直觀的、生動的方式去為他們講解一些理論知識👨👩👧👦,這也是我們這次思政課以參觀展覽的方式開展的原因之一。”MK思政教研室的厲曉妮老師說道👱♀️。
參與此次實踐課程的學生中有很多是浙江籍貫👉🏻🫃🏿,他們看到展覽中自己家鄉前後的變化感觸頗深,也頗為自豪🤙。“一塊塊板上寫滿了浙江的歷史🌔,一串串數字見證了浙江的發展......我深深地感受到浙江的魅力,我以浙江為傲!”21級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錢可鎣參觀完後激動地說道⇾。
“浙裏小康”不僅是浙江人民寶貴的集體記憶🌮🧝🏿♀️,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參觀過程中🏎,同學們對浙江發展和中國發展贊嘆不已📝,同時也深知作為新時代青年的責任和使命。“我很榮幸生在中國👩🌾,生在浙江,生在這樣的一個欣欣向榮的時代🤹🏼♀️。我們都在父母和祖國的懷抱裏無憂無慮地長大,吃得飽穿得暖,相對於其他還在戰火紛飛的國家而言👙,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為祖國實現建設全面小康的目標而感到高興,希望我們的祖國能夠越來越強大🤙。”21級中西面點專業的聽障生周斐爾參觀展覽後發表了自己樸實的感言,“我決心努力學習🐎,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應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
這堂特殊的實踐教學課,生動而真實⚈,鮮活而有力量,使學生不僅對浙江的改革開放史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進之路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同時通過活動🏝,讓同學們感悟初心使命🥋、激發奮鬥動力,為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建設添磚加瓦。
此次活動就是我校思政課改革教學的一次展示。近年來,我校持續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堅持因地製宜、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思政課在我校人才培養和鑄魂育人等方面的引領作用💃🏽。



